- 第1集
- 第2集
- 第3集
- 第4集
- 第5集
- 第6集
- 第7集
- 第8集
- 第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第27集
- 第28集
- 第29集
- 第30集
- 第31集
- 第32集
- 第33集
- 第34集
- 第35集
- 第36集
- 第37集
- 第38集
- 第39集
- 第40集
- 第41集
- 第42集
- 第43集
- 第44集
- 第45集
- 第46集
- 第47集
- 第48集
- 第49集
- 第50集
- 第51集
- 第52集
- 第53集
- 第54集
- 第55集
- 第56集
- 第57集
- 第58集
- 第59集
- 第60集
- 第61集
- 第62集
- 第63集
- 第64集
- 第65集
- 第66集
- 第67集
- 第68集
- 第69集
- 第70集
- 第71集
- 第72集
活佛濟公第二部演員表第42集劇情介紹
唐荳荳清醒了過來,半夜爬墻來到了沈府里面。這一天晚上是沈柏南的洞房花燭夜,沈柏南卻一直覺得自己心里有個影子,這個人曾經(jīng)陪著自己抓過螢火蟲,吃過桂花糕,但是自己卻想不起來這個人是誰。沈柏南說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相信自己的母親,唐荳荳可能是這個人,也可能不是,所以在調(diào)查清楚這件事情之前自己不能和王紫宓在一起,王紫宓表示了理解。看著王紫宓和沈柏南親密的樣子,唐荳荳傷心不已,自己虛弱的回到了家中。看著唐荳荳虛弱的樣子,萬全心疼不已,發(fā)誓一定要治好唐荳荳。唐荳荳找到了韓夫人,追問關(guān)于寶石的事情,韓夫人告訴唐荳荳當(dāng)天是沈柏南出來道歉賠錢,還收回了那兩顆寶石。聽到這里,唐荳荳意識到沈柏南對于自己還是有感情的。素蘭打算離開唐家,說自己一定能夠一個人帶大孩子,唐家人則打算回老家。唐荳荳依依不舍的和萬全以及余神醫(yī)告別,叮囑萬全一定要早點找到一個喜歡的姑娘,隨后唐家人一行都返回了老家。沈柏祺和沈柏南一起出門押送貨物,沈柏祺志得意滿,說自己一直以來都非常討厭沈柏南,說母親只愛沈柏南,不愛自己。雖然弟弟不喜歡自己,但是因為擔(dān)心沈柏祺,沈柏南還是和王紫宓送了沈柏祺一路。唐荳荳在回家途中看到了皇帝,皇帝再次追問起來沈
東海使節(jié)團進京在即,使團名單之上,瑯琊榜第一高手,東海墨淄侯的名號赫然在列,令蒙淺雪和蕭平旌大感意外。蒙淺雪估計此次墨淄侯進京該是與當(dāng)年的淑妃有關(guān),東海國書之上也正大光明的寫著要以東海國的禮儀祭奠淑妃。東海和大梁素有聯(lián)姻,二十年前,東海國嫁入大梁兩位郡主,而其中送入東宮的那位,就是后來的淑妃。而被先帝許配給二皇子的另一位郡主竟然就是現(xiàn)在蕭元啟的母親,萊陽太夫人。墨淄侯名聲雖顯赫,其實是個長期遠離塵世喧囂的隱逸之士。此時突然來大梁祭奠淑妃,才令人得知他原來正是淑妃的嫡親兄長。蕭庭生覺得淑妃已經(jīng)離世七年,墨淄侯卻此時才突然要來祭奠,皇帝也認為,這個武藝被奉為天下第一的墨淄侯此次前來,似乎另有所圖。蕭平章對瑯琊第一的墨淄侯入境也是如臨大敵,不敢等閑視之,不過他卻欣慰的稱,墨淄侯雖然厲害,不過大梁也是人才濟濟,京城之中,荀飛盞和蕭平旌倒也可以抵擋一陣。雖然兩人都不在瑯琊榜中,但兩人卻都是頂尖高手,蕭平章自信的認為若兩人聯(lián)手,雖不敢說天下無敵,但也相距不遠。現(xiàn)在墨淄侯此行來意不明,不如就放手交給飛盞和平旌兩人應(yīng)付。蕭庭生也覺得可以交與孩子們處理,皇帝答應(yīng)下來。蕭元啟念及,母親是東海人,他興沖沖的
宋軍與漢遼聯(lián)軍大戰(zhàn)。楊繼業(yè)驍勇,大遼兇猛,宋軍大敗。戰(zhàn)報傳來,宰相趙普再次建議議和。趙匡胤和趙光義均認為此時不可罷兵示弱。趙普苦勸,趙匡胤只好暫時休兵,等待時機。不久后,大遼國主耶律璟被殺,遼國大亂,無暇顧及聯(lián)漢抗宋之事。趙匡胤立刻決定三日后親征太原,不想掌管財政的計相楚昭輔在上次伐漢后未及時籌備糧草軍需。楚昭輔想求趙普幫忙,但趙普也無從幫起。趙光義則用開封府儲備的糧草解了楚昭輔的燃眉之急。楚昭輔對趙光義更是忠心,說出趙普管家李可度借漕運販賣私貨,正與雷有鄰相印合。趙光義讓楚昭輔多多留意宰相府上之事。公元969年,趙匡胤親率二十萬大軍討伐北漢。一路大敗楊繼業(yè),兵臨太原城下。此時趙匡胤對楊繼業(yè)已是心心相惜,只盼有朝一日能收入麾下。在查看了太原地形后,趙匡胤命人佯裝攻城,張瓊則帶兵決堤準(zhǔn)備水淹太原。為免殃及百姓,趙匡胤事先派人射招降書入太原城。北漢宰相郭無為力勸國主劉繼恩投降,卻被其他大臣誣陷投敵。郭無為只好以死相諫。劉繼恩將郭無為的頭顱懸掛于城頭,以示堅決不降。趙匡胤見其冥頑不靈,下令灌城。不幾日太原城墻開始坍塌。劉繼恩親自上城頭督戰(zhàn),楊繼業(yè)率軍奮力反抗。此時恰逢連日大雨,宋軍損失慘重。
宦官王繼恩也因開國有功,趙母特準(zhǔn)留在汴京皇宮內(nèi)服侍趙匡胤。內(nèi)殿之中,趙匡胤在與幾個開國功臣商量治國之事。趙普主動提出由魏仁浦擔(dān)任宰相,并擬了份官員任職名單。名單里各功臣均有晉升,唯有他自己官位極低。趙匡胤做了修改后,趙普又列出一份罷免名單,名單里是二十余名以劉溫叟和雷德鑲為首不愿歸順的前朝官員。沈義倫提出劉溫叟為至孝之人,他應(yīng)當(dāng)貶而不能免。看到兩人有不同意見,趙匡胤親自將罷免名單撕碎擲于地上。此外沈義倫認為陶谷雖有擬授禪詔之功,但其追求功名,應(yīng)當(dāng)抑制。趙普則并不認同。兩人之間開始產(chǎn)生間隙。眾大臣上朝后,王繼恩宣讀圣旨,各大臣均維持原位,魏仁浦、符彥卿等人有晉升,尤其是刺頭劉溫叟也加封翰林學(xué)士。此外趙匡胤還下詔開國庫犒賞將士,開糧倉賑濟災(zāi)民,派使臣與外國結(jié)好,并封母親為太后(即杜太后)。下朝后,翰林院內(nèi),雷德鑲沒想到自己不僅保住了性命,還保住了官職。作為翰林院主管的陶谷因自己未得加封心里怨恨,與雷德鑲爭吵起來。兩人不歡而散。離開翰林院后,雷德鑲來到劉府探望劉溫叟,稱新主趙匡胤讓他繼續(xù)做御史中丞管理御史臺,還加封翰林學(xué)士。劉溫叟不敢相信,直到盧多遜來宣旨,他才相信這是真的。但劉溫叟認為這是
趙母在去符府提親前找來了趙匡胤。此事皆是為了他而為之,趙母只想讓他知道,當(dāng)今亂世唯有以百姓著想方是正道,必要時不能心慈手軟,不能懷婦人之仁。趙匡胤跪領(lǐng)母命。韓通對柴榮放過趙匡胤的作法無法理解,再次進宮力諫。這在柴榮看來更像是韓通在為當(dāng)年的瑣事公報私仇。趙母親自到國公府拜見符彥卿。幾句寒暄后,趙母言歸正傳,為次子趙匡義提親,想娶符家三女符蓉。符國公自然答應(yīng)。正說著,韓通來符府傳旨,宣符國公進宮。龍床上柴榮身體虛弱,氣若游絲,自知命不久矣。他擔(dān)心自己一旦殯天,幼子即位會有人犯上作亂。符國公連忙舉薦趙匡胤,稱此人忠心耿耿,有他輔佐必不會有人造反。并言明將符蓉嫁予趙匡義,以全家性命擔(dān)保趙匡胤的忠誠。聽到國丈之言,柴榮遂下旨賜婚,并命符國公與趙匡胤共同輔佐幼主。第二天,趙匡胤與趙匡義兄弟二人上殿面君。柴榮強打精神上朝,加封趙匡義待衛(wèi)要職。兩人跪地謝恩。柴榮當(dāng)著眾大臣的面,托付江山,籠絡(luò)趙匡胤。雖在朝堂之上賺盡了面子,但趙普和沈義倫仍提醒趙匡胤不要掉以輕心。為避人言,趙匡義的婚事也不能大操大辦,保持低調(diào)。這讓心高氣傲的符蓉更是氣惱不已,自嘆福薄。一個月后,趙匡義正在書房看書。趙普深夜來訪。他此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