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集
- 第2集
- 第3集
- 第4集
- 第5集
- 第6集
- 第7集
- 第8集
- 第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第27集
- 第28集
- 第29集
- 第30集
- 第31集
- 第32集
- 第33集
- 第34集
- 第35集
- 第36集
- 第37集
- 第38集
- 第39集
- 第40集
- 第41集
- 第42集
- 第43集
- 第44集
- 第45集
- 第46集
- 第47集
- 第48集
- 第49集
- 第50集
- 第51集
- 第52集
- 第53集
- 第54集
- 第55集
- 第56集
- 第57集
- 第58集
- 第59集
- 第60集
- 第61集
- 第62集
- 第63集
- 第64集
- 第65集
- 第66集
- 第67集
- 第68集
- 第69集
- 第70集
- 第71集
- 第72集
- 第73集
- 第74集
- 第75集
- 第76集
- 第77集
- 第78集
- 第79集
- 第80集
- 第81集
- 第82集
- 第83集
- 第84集
- 第85集
- 第86集
- 第87集
- 第88集
- 第89集
- 第90集
- 第91集
- 第92集
- 第93集
- 第94集
- 第95集
- 第96集
- 第97集
日產高清卡1卡2卡3視頻第1集劇情介紹
趙普感覺在朝堂內與沈義倫等分歧日深,為培植自己的勢力,特意舉薦好友吏部執事楚昭輔帶誓書、鐵券赴揚州頒旨。趙普知道,圣旨里要收李重進兵權并將其移鎮青州,再加上吳越國已交出其密信,李重進必會造反。但翰林院知事盧多遜與揚州監軍安友規是多年好友,其可從中接應楚昭輔。揚州城,楚昭輔宣讀了趙匡胤的圣旨。李重進不動聲色,跪授了誓書鐵券。楚昭輔也私下見過安友規,遞上盧多遜的書信。安友規與李重進本有不和,愿幫助楚昭輔探聽李重進動向。果然李重進決意反宋,派人暗殺楚昭輔。安友規偷偷瞞著李重進救下楚昭輔。李重進封韓珪為大將軍,總領討宋事宜。韓珪要聯合南唐,愿用江北十四州之地交換。南唐國主李璟,忌憚大宋軍隊,派使將李重進的書信和自己的親筆國書交給大宋,愿與大宋永世交好。楚昭輔多日不歸。趙匡胤收到南唐國書,知道李重進已反,遂下詔再勸李重進收回大軍,以免生靈涂炭。趙光義提出策反安友規,被采納。盧多遜遂扮成乞丐入揚州城見到安友規,將安友規的家人打份成乞丐混出城。安友規也帶著六名將領和楚昭輔逃出揚州城,投降大宋。李重進察覺后,關閉城門加緊訓練準備迎戰大宋軍隊。趙匡胤見李重進執迷不悟,便御駕親征,帶領大軍抵達揚州城下。城
崇元殿內,趙匡胤想聽聽趙光義對宰相人選的想法。趙光義先試探推薦趙普和劉溫叟同入相,趙匡胤卻認為劉溫叟過于剛正,只適合管理御使臺。趙光義就進一步提出呂余慶與沈義倫,但趙匡胤覺得這兩人與趙普多有不和,可能耽誤國事,最終只任命趙普一人為相。政事堂內,趙普高舉皇帝敕令,自認為大宋開國后第一位真正宰相,從此正式主持政事堂,態度極為傲慢。這份敕令正是由趙光義代皇帝簽署,一是讓趙普明白誰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更高,二是希望趙普有所收斂,日后有需要出面作證杜太后遺詔時,不得不權衡輕重。同時為了能拉攏趙普,趙光義還命姚恕送去秦代玉雕。沒想到趙普收下玉雕,沒說幾句話就下了送客令。趙普不僅沒有感激,反而想以此作為趙光義賄賂大臣的證物?,F在的趙普已經手攬大權,他還想集財政軍三權于一手,真正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趙光義府里,賈琰認為趙普如此囂張,必會得罪同僚,等他失誤時,即可將他推下相位。趙普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大殿上奏報各地官員上折情況自相矛盾,請皇帝派欽差赴各地查看實情。趙匡胤便派參知政事呂余慶赴各地查看春播情況。一路上,呂余慶查得很多農民無地,只能租地受官吏富紳盤剝。這些官吏富紳還強搶無主田地,并少報畝數以少繳田
韓珪行刺失敗后出家做了道人。一日,韓珪下山路過鎮州,看到有軍士闖入當鋪劫掠,周圍百姓氣憤不已。當鋪老板告到知州府衙,沈義倫升堂受理。沈義倫雖為欽點知州,卻仍是鎮州節度使王彥超的下屬,且只負責民事。于是沈義倫親自到掌管軍務的王彥超府衙內,說明來意后,王彥超拒不承認是下屬所為,稱有匪徒冒充軍士。不容沈義倫多說,王彥超就下了送客令。開封大殿上,劉溫叟拿出一枝射在登聞鼓上的羽箭,纏有布條,上書鎮州之事。趙匡胤一看便知是韓珪的弩箭,待看過布條后,更派劉溫叟持尚方寶劍赴鎮州嚴查。劉溫叟為避人耳目,裝扮成道人到鎮州與沈義倫共同調查。調查出結果后,劉溫叟讓當鋪老板去王彥超府衙申冤。王彥超在大堂上稱其誣告,正要杖責當鋪老板時,劉溫叟和沈義倫攜尚方寶劍上了大堂。王彥超忙跪迎。問到堂審之事,王彥超還想狡辯,劉溫叟已將目擊者親筆口供取了出來。王彥超見無法抵賴,還想為自己部屬求情。劉溫叟請出寶劍,將多年來為非鄉里的軍士全部處斬。鎮州之事辦妥后,百姓齊呼皇上英明。劉溫叟回朝奏報,趙匡胤龍顏大悅,并下詔各地節度使引以為戒。趙普順勢上奏收回各地節度使的地方大權,改由吏部直接派人接管地方衙門。趙光義不知這是趙匡胤的意思
入夜,趙匡胤來到皇宮,圣人月虹正抱著次子德芳未睡。即日將討伐叛將李筠,月虹希望趙匡胤注意身體,不要再親冒箭矢。澤州城內,李筠收到趙匡胤發布各地的討逆檄文,上面周太后符茗、鄭王宗訓均斥其為逆臣。此時李筠方知為何其他各州節度使不愿反宋,但此時已無退路,唯有拼死一博。趙匡胤親率大軍,兵臨城下。張瓊為先鋒,帶兵攻城,一番拼殺沖上城頭,打開城門。趙匡胤不顧眾將反對,先身士卒,沖進澤州城。李筠見大勢已去,欲舉家自焚。張瓊沖入李府,射殺李筠,救下李家家眷。趙匡胤見罪魁禍首已死,遂開恩赦免其他人等,并安撫城內百姓。宋軍在李府抓住北漢宰相衛融。北漢皇帝劉鈞逃走時留下三千人馬,讓衛融率領助李筠抗宋。衛融被抓,只求一死。趙匡胤卻只以鐵杖擊之,以懲罰其讓兩國兵弋相見。杖擊后,趙匡胤親自探望衛融,贊其氣節,愿放其回北漢。希望他回國后勸北漢皇帝劉鈞,以萬民為念,與大宋和平相處。此戰張瓊首功,趙匡胤論功行賞,令其接替韓通之職,并任京城巡檢,維護京城治安。凱旋回朝后,趙匡胤先行拜過母后,再進后宮。其他宮女見到趙匡胤皆不敢出聲,唯有宮女薛鳳嬌與眾不同,甚是積極,處處想引起趙匡胤的注意。揚州府內,李重進得知李筠被滅大驚,
韓珪在父親韓通墓前許愿,即使同歸于盡也要為父報仇。在杜太后出殯的路上,韓珪埋伏在路邊行刺趙匡胤不成,反被張瓊拿下。趙匡胤念他至孝,放了他一條生路?;蕦m里,王繼恩并未將聽到的事情告訴符蓉。而趙匡胤苦于無人訴說,就將母親遺詔之事告訴了月虹,月虹同樣反對兄終弟及。趙普在研究了歷史典故后,認為前朝發生的兄弟即位,往往之后都不會將皇位還給原兄長的子孫。結合到太后殯天前見過符彥卿,殯天時符蓉的怪異舉動,趙普向趙匡胤言明,此事的始作俑者很可能是趙光義。為了皇帝的安全,趙普認為趙光義不應當再任殿帥一職。趙匡胤決定讓他接替沈義倫任開封府尹。這番對話,均被王繼恩聽到。符彥卿見幾日來并無動靜,就打算返回西京洛陽,再不回京城。趙光義也決定提出辭呈,赴外地做個節度使。符蓉則哭哭啼啼的進宮見月虹,稱趙光義思母心切,身染重病。種種行為,都是不想讓皇帝趙匡胤起疑。幾日后,趙光義進宮見駕。趙匡胤封他為開封府尹加同平章事宰相銜。趙光義稱怕有負皇恩,只求做個節度使或刺史。被趙匡胤說了幾句后,趙光義只好答應,即日接手開封府。一旁的趙普連忙假意恭賀,并說兼任殿帥似乎事務太多。趙匡胤就順勢讓張瓊接替趙光義的殿帥之職,張永德接替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