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集
- 第2集
- 第3集
- 第4集
- 第5集
- 第6集
- 第7集
- 第8集
- 第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第27集
- 第28集
- 第29集
- 第30集
- 第31集
- 第32集
- 第33集
- 第34集
- 第35集
- 第36集
- 第37集
- 第38集
- 第39集
- 第40集
- 第41集
- 第42集
- 第43集
- 第44集
- 第45集
- 第46集
- 第47集
- 第48集
- 第49集
- 第50集
- 第51集
- 第52集
- 第53集
- 第54集
- 第55集
- 第56集
- 第57集
- 第58集
- 第59集
- 第60集
- 第61集
- 第62集
- 第63集
- 第64集
- 第65集
- 第66集
- 第67集
- 第68集
- 第69集
- 第70集
writeas辦公室第23集劇情介紹
乾隆先后召見嘉慶與和珅,先把和琳的死訊悄悄告訴了兒子,又對和珅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私心仍盼著和珅懸崖勒馬,可嘆和珅看出乾隆不久于人世,心里想著的卻是如何與嘉慶最后交鋒。 御膳房中候傳的趙三發正在大吃,聽說乾隆召見急忙入內,在似睡非睡的太上皇榻前絮叨了一遍和琳之死,正大發議論卻不見老人反應,鼓起勇氣上前,發現太上皇已經駕崩,內廷大亂,趙三發趁亂溜走。 養心殿外夜幕深沉,不辨東南西北的趙三發無意中鉆進了粘竿處,卻見圖凌正召集全體粘竿處侍衛聽嘉慶訓話調遣,誰也沒注意到燈影下站了一模一樣的另一個“李傳衛”。嘉慶離去前對站在趙三發前面的李傳衛特別青睞,除了證實自己當初猜測“李傳衛”是皇阿瑪派來保護他的粘竿處親信,也對他屢立奇功大加贊揚。一張臉埋在黑袍大帽中的趙三發聽得飄飄欲仙,渾然不知嘉慶說話的對象,是前面那個真正的“李傳衛”。
饒小梅大吃一驚,急忙去找鄭板橋,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告訴了鄭板橋,饒小梅表示蘭蘭和謝昌吉生性善良,應該不會加害別人。鄭板橋認為可能是有人刻意挑釁,便故意把蘭蘭和謝昌吉放出大牢,約他們晚上在河邊相見,其實是為了引蛇出洞,引出幕后真兇。蘭蘭挑著水桶來到了河邊,意欲打水時,一個叫馬坤的人從背后抱住了蘭蘭,蘭蘭大吃一驚,馬坤得意洋洋地表示自己讓他們失望了,自己沒有死,一個路過的樵夫從這里經過,救了自己一命。原來,馬坤曾意圖趁蘭蘭下山打水的時候染指蘭蘭,多虧謝昌吉及時趕到,和馬坤大打出手,馬坤被打暈,蘭蘭和謝昌吉慌亂,以為馬坤已經死了,便用石頭把馬坤埋在了河邊。撿回一條命的馬坤沒有迷途知返,還意欲對蘭蘭不軌,趕到河邊和蘭蘭鄭板橋相見的謝昌吉看到這一幕急忙上前,制止了馬坤,兩人再次大打出手,馬坤拿出了別在腰間的匕首,刺向謝昌吉,千鈞一發之際,姚三阻止了馬坤,把三人都帶回衙門,當堂審案。馬坤自認自己沒有做錯,以為蘭蘭身為尼姑,卻不守佛門戒律,那么自己也可以染指她。鄭板橋命人重打馬坤十大板,蘭蘭對鄭板橋說了實話,其實,自己是假尼姑。鄭板橋早已知曉此事,他派人請出了大悲庵的勝元法師,勝元法師表示蘭蘭所言不假
鄭板橋查看了大量關于蝗災的記載,認為這種環境下不太可能爆發蝗蟲災害,何況,如果不確定情況貿然讓百姓們提前收割莊稼,那么糧食會大量減產,靠糧食吃飯的百姓會損失慘重。陳柱再次帶著不明真相的百姓來到了縣衙門前,要鄭板橋組織村民們及早收割莊稼,還表示林中、田間地頭一片黑乎乎的景象,一定是蝗蟲來了,鄭板橋表示等來福和姚三查明情況回來后再做定奪,貿然收割糧食只會導致損失。陳柱等人還不依不饒,鄭板橋只得承諾如果因為收割糧食過遲導致百姓損失,自己會拿全部家當來補償。一旁的饒小梅悄悄拉了下鄭板橋,讓他不要貿然承諾,因為自己聽范子揚說,范仁福已經悄悄把自家的財產轉移到京城了,所以到時候范仁福應該也不會拿出糧草補貼百姓了。鄭板橋十分吃驚。而來福也快馬加鞭地趕了回來,他告訴鄭板橋,自己已經去鄆城查看了,那里根本沒有爆發蝗蟲災害,姚三也趕了回來,拿出了燒黑的木炭,表示大家在遠處看到的一片漆黑,是有人在山間燃燒了木炭。鄭板橋和在場的眾人因此確定了所謂的鄆城爆發蝗蟲災害只是謠言,百姓紛紛散開,鄭板橋囑托姚三一定要徹查此事,因為此事背后必有人操縱。姚三把自己對趙二虎的疑慮告訴了鄭板橋,自己觀察到趙二虎一接觸羽毛等就會
朱珪以“挑撥君臣和睦”的罪名被降職外調,嘉慶帝準備親自前往碼頭送這位帝師上船以示尊重。和珅兄弟感覺到朝中將起風浪,密謀除掉嘉慶另立新君,被窗外的豐紳殷德偷聽到,心驚膽戰的轉告十格格,果斷的公主決定大義滅親,密囑李傳衛將船邊行刺的消息火速送給嘉慶。不料李傳衛剛出府門就被到處在找趙三發的柳省身盯住,錯認之下突施暗算。正被劇烈頭痛折磨的李傳衛被柳省身關押密室,迷迷糊糊的反復強調要趕赴通州碼頭傳達行刺皇上的情報,柳省身以為拿到了大消息急忙回報和琳,和珅為免消息進一步走漏,決定重施故伎,把柳省身一并炸死在船上。心焦如焚的十格格,遲遲不見李傳衛回報,又派出文采衣帶著她的信物趕赴碼頭阻止皇帝上船。正出了廣樂園的趙三發似乎看見文采衣飛馬而過,拔腿就追,經過和珅府門外,意外看見了柳省身正指揮家丁搬運東西上了馬車。仇人見面分外眼紅,臨時找了一匹笨驢跟蹤而去,鬼使神差的跟著柳省身上了官船,竟發現柳省身被捂住嘴反綁在底艙,身邊是剛點燃引線的大批火藥。
急怒攻心的趙三發抓起菜刀就要去救人,在封秋的冷嘲熱諷下,趙三發找到了緣由:一定是他弄混了真假佛經,把假佛經賣給項懷彰導致對方的勃然大怒。他急吼吼跑回西山別墅退款想拿回“真經”,老謀深算的朱珪套出原委,心知項懷彰誤認趙三發是嘉親王派出的臥底,于是將計就計,引蛇出洞。這一切,都被趕來救文采衣的“真”陳馨兒看在眼里,對趙三發的身份更為好奇。 文采衣回到戲班,“明教”教主已有密令讓她盡快撤離京師,因為趙三發惹出來的這么多朝廷顯貴,已經危及她的臥底身份。 項家自恃武功高強的次子項彪,帶人連夜趕往紙條中注明的京郊紫云道觀捉拿陳馨兒,落入圈套,被朱珪擒獲朱珪想起陳正林滅門案中有一個漏網之魚陳馨兒下落不明,要趙三發假稱在嘉親王府TOU到了記載陳馨兒下落的紙條。已從朱珪那兒索回“真經”的趙三發還不屑被人利用,將紙條塞入鞋底,急匆匆抱了“真經”前去項府認錯,當然又被暴打一頓差點兒丟了小命,危急中鞋底的紙條飛出,項家父子看了內容大喜過望,以為趙三發是不忍背棄舊主內心矛盾,不但爽快放了文采衣,還贈他巨金,要趙三發繼續為項家留意朱珪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