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集
- 第2集
- 第3集
- 第4集
- 第5集
- 第6集
- 第7集
- 第8集
- 第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第27集
- 第28集
- 第29集
- 第30集
- 第31集
- 第32集
- 第33集
- 第34集
- 第35集
- 第36集
- 第37集
- 第38集
- 第39集
- 第40集
- 第41集
- 第42集
- 第43集
- 第44集
- 第45集
- 第46集
- 第47集
- 第48集
- 第49集
- 第50集
- 第51集
- 第52集
- 第53集
- 第54集
- 第55集
- 第56集
- 第57集
- 第58集
- 第59集
- 第60集
- 第61集
- 第62集
- 第63集
- 第64集
- 第65集
- 第66集
- 第67集
- 第68集
- 第69集
為了你我愿意熱愛整個世界第51集劇情介紹
京娘潛入匪巢,不慎被匪眾發現。就在京娘被抓后,趙匡胤帶著兄弟沖入王擋山寨,打散眾山匪,活捉了王擋,并救下京娘和王月虹。當晚,京娘照顧王月虹時說起玉墜,只聽王月虹稱這是半塊玉佩,是小時候指腹為婚的信物。雖然從小相識相伴,但經過多年的戰亂,家族沒落游離失所,這些年悲慘的遭遇,讓王月虹早已不記得那個指腹為婚人家的姓名和模樣。唯一留下的線索只有玉佩后的一個香字,只是誰也參不透這個字的意思。而且經歷了世間疾苦后,王月虹已心如止水,只求平淡一生,不再奢求任何感情。活捉了王擋,按當初的約定,趙匡胤將王擋送到官府。因連年爭戰,中原大地早已失去法紀綱常。當地縣令都不知道當今皇上是誰,哪還有心思斷案。看到居然有人送匪首法辦,很是吃驚,也很敬佩在這亂世之中仍遵守法紀,不亂用私刑的趙匡胤。因在山寨中被迫服藥,王月虹一直身子不適。高懷德和符昭壽受托將她送到趙匡胤洛陽家中休養。趙匡胤老母無意中看到王月虹身上的半塊玉佩想起前塵往事,再細細打聽下,方知此女正是趙匡胤從小指腹為婚的媳婦。但此時趙匡胤早已有了家室,而且王月虹似乎也并沒有想遵從父母之命的意思,只想隱居在道觀了此一生。趙母遂未說破,而是挽留月虹住在家中,并認
一聲鑼響,殿試開始。大多數武將歪歪扭扭的寫下自己的名字后就無從下筆,急得抓耳撓腮。有作弊被抓者,有氣急暈倒者,符昭壽則在考卷上隨意涂鴉,以示不滿。十柱香后,趙匡胤一聲令下,殿試結束。陶谷和盧多遜當場評卷,包括張瓊、符昭壽、鄭恩在內的十余名曾與趙匡胤打天下的親信將領落第。按之前旨意,趙匡胤下令推出殿外斬首。高懷德等人急忙跪地求情。趙匡胤不動聲色,問陶谷自己的卷上成績如何。陶谷和盧多遜大贊皇帝之作超凡脫俗。趙匡胤隨即命二人拿出考卷點檢字數。果然,文字雖優美,字數卻不足。按殿試要求,趙匡胤也屬落第,應當問斬。趙匡胤大聲質問是否應當一同問斬,眾大臣忙跪地磕頭,大氣都不敢喘。趙匡胤見目的達到,隨即在大殿上設宴。眾武將躲過一劫,紛紛謝恩。在場的文臣以為趙匡胤改了主意,個個面帶憂慮。酒宴上,趙普上前講述韓非子中目能及百里卻不見睫毛的故事,再次提醒皇帝。趙匡胤面露不悅,讓沉默不語的眾文官罰酒三杯。隨后趙匡胤又說起當年與眾兄弟浴血奮戰時的情景,各武將喜形于色也開始大談趙匡胤如何神勇。說到情深時,各兄弟起身立誓,愿為趙匡胤死而無憾。趙匡胤軟硬兼施,讓眾兄弟入了自己的圈套。他隨即說出自己在皇位上的十大憂慮,
崇元殿內,趙匡胤想聽聽趙光義對宰相人選的想法。趙光義先試探推薦趙普和劉溫叟同入相,趙匡胤卻認為劉溫叟過于剛正,只適合管理御使臺。趙光義就進一步提出呂余慶與沈義倫,但趙匡胤覺得這兩人與趙普多有不和,可能耽誤國事,最終只任命趙普一人為相。政事堂內,趙普高舉皇帝敕令,自認為大宋開國后第一位真正宰相,從此正式主持政事堂,態度極為傲慢。這份敕令正是由趙光義代皇帝簽署,一是讓趙普明白誰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更高,二是希望趙普有所收斂,日后有需要出面作證杜太后遺詔時,不得不權衡輕重。同時為了能拉攏趙普,趙光義還命姚恕送去秦代玉雕。沒想到趙普收下玉雕,沒說幾句話就下了送客令。趙普不僅沒有感激,反而想以此作為趙光義賄賂大臣的證物。現在的趙普已經手攬大權,他還想集財政軍三權于一手,真正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趙光義府里,賈琰認為趙普如此囂張,必會得罪同僚,等他失誤時,即可將他推下相位。趙普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大殿上奏報各地官員上折情況自相矛盾,請皇帝派欽差赴各地查看實情。趙匡胤便派參知政事呂余慶赴各地查看春播情況。一路上,呂余慶查得很多農民無地,只能租地受官吏富紳盤剝。這些官吏富紳還強搶無主田地,并少報畝數以少繳田
趙光義得知高懷德、張永德被解除兵權,懷疑皇帝如此頻繁更換使相可能是有所察覺。盧多遜認為皇帝做事果斷,只讓高、張二人免職而非處死,應當只是懷疑和擔心,而并無實據。因此,盧多遜建議轉移皇帝的視線,召集大臣上奏發兵吳越和北漢。趙匡胤收到十余本奏折均是奏請發兵吳越和北漢,知道這是趙光義想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此時想起趙普曾多次提起遷都,定是他已看出趙光義會挾持朝廷,趙匡胤方知趙普的良苦用心。趙匡胤宣居住在汴京的吳越國主錢俶進宮。見到錢俶后,趙匡胤許他回國,并賜予一包袱,命他回國后方可打開。錢俶在回國的路上打開包袱,發現是一疊奏請發兵吳越的奏折,知是大宋皇帝勸他主動歸順,以免生靈涂炭。公元978年趙匡胤駕崩兩年后,錢俶主動獻國土并入大宋。趙光義隨著皇帝視察洛陽,還得知皇帝另派人去長安查看,不知其意。突然接到圣旨,讓趙光義率眾官到洛陽行宮見駕。行宮里,趙匡胤宣布要遷都洛陽,命大臣好好思考,三日后再議。趙光義這才知道此行的目的是為了遷都,便找來盧多遜和楚昭輔商議對策。盧多遜認為遷都后,晉王必會留在開封,多年經營的人脈全部作廢,建議率百官反對遷都。趙光義認為不可,這么做只會讓皇帝更加堅定遷都的決心。他決定
瀚海劍傳人拓拔宇高居瑯琊榜第五,此等武藝高強人物來訪,荀飛盞怎能忍耐住想要切磋的心情,大梁皇帝欣然同意了他的請求,令兩人在宮宴之上比試一番助興。兩人持劍施禮之后,拓跋宇率先出招,身影如風,荀飛盞穩若山岳,沉著應對,一時間大殿之上劍光如電,閃耀四方。兩人身形飄忽不定,劍法迅捷凌厲,可謂勢均力敵。不過兩人只是比武切磋,并非生死相搏,略過了幾招便同時收手。這可難住了大梁皇帝,他作為武藝外行哪里分得清勝負。重華郡主卻突然站了起來,任性請戰,也想砌磋一下。不過她并不打算占荀飛盞連戰疲勞的便宜,而是指定蕭平旌做對手。皇帝心情愉悅,恩準了她。重華郡主自信武藝,挑釁得稱不會傷了蕭平旌,這挑起了蕭平旌的好勝之心,他微微一笑起身下場。重華郡主武藝果然不凡,劍法飄飛寫意,不過蕭平旌顯然更勝許多,漸漸控制了局面,兩人步伐飄逸,身如旋舞,劍刃交擊,聲若雅樂,明明持利刃比武,卻令人生出觀賞美妙樂舞之感,精鋼長劍在兩人交鋒之下,留下無數豁口,可見對抗力量之強。兩人越斗越狠,長劍終于經受不住,在最后一次交鋒中突然崩斷,然而蕭平旌的斷刃竟不偏不斜直刺入北燕惠王的胸口,讓所有人都呆愣當場。蕭平旌看著手中斷劍不敢相信,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