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集
- 第2集
- 第3集
- 第4集
- 第5集
- 第6集
- 第7集
- 第8集
- 第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第27集
- 第28集
- 第29集
- 第30集
- 第31集
- 第32集
- 第33集
- 第34集
- 第35集
- 第36集
- 第37集
- 第38集
- 第39集
- 第40集
- 第41集
- 第42集
- 第43集
- 第44集
- 第45集
- 第46集
- 第47集
- 第48集
- 第49集
- 第50集
- 第51集
- 第52集
- 第53集
- 第54集
- 第55集
- 第56集
- 第57集
- 第58集
- 第59集
- 第60集
- 第61集
- 第62集
- 第63集
- 第64集
- 第65集
- 第66集
欲火之路第22集劇情介紹
韓復榘只好和韓瑞峰將軍一起親自到門口迎接范筑先,他向韓復渠直言自己的困惑,眼看日軍大兵壓境,不奮力抵抗,卻要臨陣脫逃,韓復榘很生氣,明明知道不是日軍的對手,就不必去冒全軍覆沒的危險,范筑先卻認為他是不識大體,不顧大局,不以人民的利益為重的懦夫,韓復渠氣得將茶杯摔碎,凌鯤鵬一腳踢開門口的守衛,闖進房間用槍抵著韓復榘的頭。韓復榘見此情形立刻哈哈大笑,拉著范筑先一起去喝粥。姚郁光很佩服韓瑞峰將軍的驍勇善戰,他覺得姚郁光也是后生可畏。韓復渠和范筑先一樣呼嚕嚕地喝粥,范筑先想向韓復渠說明戰局,都被他打斷。突然,他們聽見烏鴉在叫,范筑先提議讓凌鯤鵬和侍衛比試,結果凌鯤鵬飛鏢擊中烏鴉,贏了韓復渠的侍衛。范筑先向韓復渠匯報軍情,韓復榘很生氣,蔣介石擅自將大炮調入南京,他根本無法守住濟南,他不想當漢奸,更不想當歷史的罪人,范筑先建議他如實地向戰區稟報,千萬不要再有南撤的打算。范筑先懇求韓復榘收回命令讓他留下,韓復渠很清楚,范筑先是不會撤退的,他更擔心范筑先無法抵擋日本的進攻,以命殉國。范筑先他們日夜兼程往回趕。此時,葛大鳳埋伏在半路,準備在范筑先回聊城的路上擊斃他,沒想到日軍派來的三名殺手先向范筑先開了
紫玉和紅杏終于見面,喜極而泣,高敬齋有意拉攏李九,被李九拒絕。大家都在撮合劉洪和芳林嫂,兩人在船上談心,心靈的距離更近了。為了超過彭亮贏得藍妮,田六子決定離開李九獨自出去闖闖,劉洪不能承諾給六子一官半職,六子就去投靠了崔團,成了連長,自認為比彭亮高一級別,可藍妮還是不給六子好臉,情急之下六子把藍妮抗回了家,讓李九給他作主,藍妮誓死不從,六子大失顏面。
微山島被占領的時候,尹華區長投降叛變。馮大爺給高敬齋剃頭,被張彪抓住,暴尸示眾,警告大家這就是通共的下場。為了完成上級指示的任務,劉洪決定先到陳莊把隊伍安頓下來,可是大家所到之處,百姓一聽是游擊隊都把大門緊鎖,老百姓都被“假游擊隊”嚇怕了,劉洪決定再去李莊看看情況,結果遭到了鬼子的埋伏,幸好一個老鄉前來搭救才得已逃脫。日軍和偽軍部署嚴密,游擊隊幾乎被逼上了絕路,劉洪決定冒險會會高敬齋。
齊子秋率兵撤離的時候,遇到了日軍,與他們展開浴血奮戰。范筑先,姚郁光和呂樹森一起吃飯的時候,聽見兩軍交戰的炮聲很近,呂樹森嚇得魂飛魄散,范筑先看出他的驚慌失措,想帶他一起親臨戰場督戰,呂樹森嚇得語無倫次。這時候,有人向范筑先報告,齊子秋撤退途中與日軍已經開戰,呂樹森趁機偷偷地溜走了。范筑先又想趕走姚郁光,他堅持要誓死與范筑先共同進退。呂樹森他們慌忙逃出聊城,遇到日軍的關卡,汪金良剛想下去拼死抵抗,沒想到呂樹森舉起白旗,順利通過關卡。原來,他已經投靠日軍,并且圍堵冀振國就是日本人的主意,也是他向日本人通報了黃河最薄弱的位置,汪金良很痛心,呂樹森勸他要學會變通,汪金良指責他,身為中國人,不顧國家利益,賣國求榮,而且他來聊城的目的就是監督范筑先。汪金良追悔莫及,呂樹森眼看和他意見不同,便讓他下車,汪金良一氣之下一槍擊斃了呂樹森,曹文魁連忙向汪金良解釋,自己是中國人,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就在這時,日軍追了上來,汪金良與日軍開始了槍戰,曹文魁將他打暈帶上了車,他們撤離了。齊子秋遵照范筑先的命令,且戰且退,百姓們也撤離到安全的位置了,范筑先才徹底放心了,他和姚郁光在空空如也的城里四處走走看
為處決七仙女一事,赤腳大仙與護法神吵起來,玉帝裁決關在禁宮。王母暗地命赤腳大仙下凡找劉大俠上天對付護法神,救七仙女。董永得了花癡還不知道自己中毒太深,拒絕吃藥。張巧嘴趁機與董永恩愛,被槐樹精斥責心懷鬼胎。張巧嘴迷戀董永,求槐樹精成全自己和董永的好事。主考官見傅官保手拿宰相片子,極盡拍馬能事,代傅官保定了卷子,被皇上點為頭名狀元。傅官保在看《中狀元》戲狂過狀元癮,收買戲班老板演了一遍又一遍,被罵白癡之際,忽報中榜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