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第4集劇情介紹
林海燕知道馮戰花和馬長順都很疼愛馮俊杰,馮俊杰也是他們的孩子,他們是最親的家人,林海燕勸馬長順振作起來,把家收拾好,保證不會讓他和馮戰花離婚,答應盡快勸馮戰花回家,馬長順打起精神去廚房做飯。林海燕回家也開始做飯,她故意在飯菜里加了很多鹽,想讓馮戰花難以下咽,她就很自然想起馬長順。馮戰花吃不下,林海燕趁機勸她回家,還把馬長順失魂落魄的狀態告訴她,馮戰花深愛著馬長順,可不想再拖累他,馮俊杰也覺得馬長順是最親的人,他不能沒有馬長順,還一一講述了馬長順這么多年對他無私的關心與照顧,馮戰花才稍稍釋懷,答應馬上回家。馬長順燉了馮戰花愛喝的雞湯,馮戰花更加自責,馬長順對她百依百順,她不高興的時候還沖馬長順發火,馮戰花覺得自己很自私,馬長順拼命安慰她,這輩子能遇到馮戰花是他的福分,根本不在乎有沒有孩子,他愛的是馮戰花這個人,兩個人冰釋前嫌,和好如初。林海寧和唐美香辦了離婚手續,林海燕把唐美香入股的錢和分紅全部給她,唐美香很嫉妒林海燕,不想再過平庸的日子,她下定決心從頭再來,要和林海燕平起平坐,林海燕祝她一切順利。轉眼幾年過去了,林海寧和陶春梅的女兒欣欣都五歲了,林海燕的服裝廠也做得風生水起,陳豐收升職
場上形勢愈發嚴峻,騎兵屢次進攻失敗,反而被藤牌兵發現破綻,既能抗衡長槍,還可疊成密不透風的堡壘,嚴嚴實實擋住火銃子彈。藤牌兵步步緊逼,趁著騎兵不注意,迅速將他們打落下馬制服。康熙撫掌贊嘆林興珠的戰術精妙,下令賞賜所有將士,并且讓林興珠率領藤牌軍回到京師好生訓練。林興珠領命遵旨,等到康熙滿意離去后,不免松了口氣,沒想到面見圣上居然比打仗還累。此時康熙意猶未盡,前往崇文門炮廠視察,大清能有今日之盛,全靠軍事過硬,唯有大力改進火炮才能無懼任何外寇來襲。孝莊皇太后陪著小太子在花園練習書法,聽聞于振甲剛正不阿,還敢當面指責皇帝,叮囑康熙定要重用此等人才。于振甲巡視三省結束后回京交旨,提及百姓遭遇忍不住失態痛哭,康熙知道他是徹底醒悟,索性將其調任直隸按察使,上可彈劾官員風紀,下到平反民間冤案。也就意味著于振甲無需經過上司亦或流程,直接通過密奏匣子抵達御前。三位相爺早已聽到風聲,連忙趕來勸阻康熙當務之急應該休養生息,可問題在于康熙忍氣吞聲數十年,目的就是為能將賊寇趕出大清國土。外有英吉利燒殺搶掠,內有葛爾丹耀武揚威,何況靳輔和陳潢奏報蕭家渡合龍,減水壩修建完成,僅剩黃河還未解決,所以康熙跟明珠等人打
畢保中告訴學生們,軍人報國是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學生們報國是在課堂里、在試驗室里、手術臺上。現在中國最缺的是興邦衛國的人才,而這些人才就在中國的最高學府里,他們應志存高遠,將來學以致用,每個人都應該施展抱負,他們的知識就是國家的力量。畢保中一番話,讓在場的學生們無一不動容。夜里,一陣炮火聲讓他們驚醒,日軍趁談判期間,在塘沽卸下了十萬噸軍火,關東軍的兩個團已經抵達豐臺,畢云峰讓畢云霄務必把同學們撤離到安全區,但同學們要求在后方盡一份力。那是一個不眠的夜晚,所有人都被炮火和鮮血震撼,生命如此堅強,但又如此脆弱,轉瞬即逝。日軍鐵蹄之兇殘,國民反抗之無力,無數的生命在炮火之中戛然而止,服務團的學生們一個接著一個搬運傷兵離開戰場。那一夜,無論是誰,死亡一視同仁。有重兵的傷員掏出自己的遺書交給林華珺,有心如死灰的傷員舉槍要自殺時被葉潤名及時阻止。程嘉文來服務團把程嘉樹找回去,林華珺從他口中得知天津多地失守,葉潤名的妹妹葉潤青還在南開大學,但此時葉潤名還沒回來,林華珺說什么也要去天津。日本調集大量軍隊直逼天津,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部的新聞發布官還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要轟炸南開大學。程嘉樹林華珺搭乘救護車到
靳輔遙望黃河有感而發,自己無懼于砍頭流放,縱然是死也要死得其所。倘若有何遺憾,唯恐苦心經營多年的工程,到頭來竟是要毀于一旦。思及至此,靳輔吟詩傷懷,愿能黃河久治,安瀾萬古。索額圖平安歸京,大臣們候在城門處迎接,伊桑阿絕對是從心底里高興,至于明珠和高士奇純屬是陰天露日頭,虛情假意。三位相爺裝模作樣地互相寒暄,沒幾句就原形畢露,正式開啟笑里藏刀的嘴炮模式。此次林興珠立下大功,進宮面圣不求賞賜,只希望能將戰士們的尸骨帶回家鄉安葬。康熙敬重林興珠忠勇,可是雅克薩還在重新建城,依然需要林興珠的軍隊,于是下令論功行賞,并且派人將戰士們厚葬。隨著話音剛落,索額圖扯著嗓門由遠及近,他在明珠和高士奇的攙扶下,三步并作兩步地奔到康熙面前,一雙眼睛瞪得宛如銅鈴般圓滾,句句不離靳輔和陳潢,提及此二人就是怒發沖冠,恨不得要當場斬殺他們。明珠察覺到康熙的眼色,立馬出言打斷索額圖,匯報圖克圖汗攜女入京。康熙準備安撫索額圖先行回府,豈料索額圖非要在今日給河道之事議出個結果,幸好高士奇以備戰商討為由,阻止他接下來的念念碎。如今康熙突然重用徐乾學,從翰林院詹事升至內閣學士,還要讓他出任大清會典,注解詮釋古文淵鑒六十四卷本
時值康熙二十二年,臺澎金馬大捷,劉國軒之子拱手而降,全體官員百姓迎接施瑯,親眼目睹龍旗高掛宗廟,御匾高懸。隨之消息傳至京師,康熙名望再上升,朝堂大臣共分棄臺派和守臺派,雙方為此吵了起來。明珠率先提議派人整理臺灣戶籍和田地,重定禮儀,大加恩賞,全民早日王化。可是伊桑阿持有不同看法,他表示今年戶部河干海落,沒有多余錢財恩賞,應當棄臺灣鎖國門,軍隊撤回廈門建造炮臺。然而無論伊桑阿說得多么冠冕堂皇,康熙始終偏向守臺觀點,畢竟大清歷時二十余載,八旗士兵傷亡慘重,好不容易得到手的臺灣怎可說棄就棄。康熙平息兩派爭執,命令所有人寫好奏報呈上,由他看完后交給施瑯,并且還讓戶部給鄭家后代在京師建宅。如今吏部奉命草擬臺灣供職官員名單,索額圖主動來找明珠端詳名單人選,從中安插他和明珠的心腹。盡管明珠和索額圖平日里互相傾軋,倘若遇到有損于他們利益的重要大事,必定勠力同心。自從康熙委任靳輔治理黃河,平頂三藩,到現在收復臺灣,民心威望已是水漲船高,朝廷之上無人敢繼續跟他唱反調。索額圖和明珠深諳這其中道理,康熙喜歡坐山觀虎斗,他們就算斗得頭破血流,總要好過結伴下黃泉。康熙拜過祖先陪著孝莊皇太后游花園,可是皇太后全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