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集
- 第2集
- 第3集
- 第4集
- 第5集
- 第6集
- 第7集
- 第8集
- 第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第27集
- 第28集
- 第29集
- 第30集
- 第31集
- 第32集
- 第33集
- 第34集
- 第35集
- 第36集
- 第37集
- 第38集
- 第39集
- 第40集
- 第41集
- 第42集
- 第43集
- 第44集
- 第45集
- 第46集
- 第47集
- 第48集
- 第49集
- 第50集
- 第51集
- 第52集
- 第53集
- 第54集
- 第55集
- 第56集
- 第57集
- 第58集
- 第59集
- 第60集
- 第61集
- 第62集
- 第63集
- 第64集
- 第65集
- 第66集
- 第67集
- 第68集
- 第69集
- 第70集
- 第71集
- 第72集
- 第73集
- 第74集
- 第75集
- 第76集
- 第77集
- 第78集
- 第79集
- 第80集
- 第81集
- 第82集
- 第83集
- 第84集
竹夫人第42集劇情介紹
張了了如花似月的容貌和凄慘的經歷博得了紀曉嵐的愛憐,還向小月借錢要替張了了贖身,被小月莫落一番。和珅看到愁眉不展的紀曉嵐,不禁幸災樂禍。紀曉嵐在朝上似有難言之隱,乾隆讓百官退下,紀曉嵐以小月的名義將小月送給自己的鞋墊送給乾隆。紀曉嵐用和珅的銀票贖出張了了并將其帶回家,紀曉嵐對張了了的憐香惜玉讓小月很是妒忌。小月偶遇微服的乾隆,便將紀曉嵐與張了了的事告知乾隆,被路過的和珅看見,和珅不明所以,決定找紀曉嵐探探虛實。乾隆在朝上提出要派人南巡,和珅主動請纓,乾隆對紀曉嵐旁敲側擊,想讓其同去,紀曉嵐卻以家事為由推辭。
皇上自號“許仙”來到公堂上,主動作證,“指鹿為馬”和不敢再做“和”,在燕城官員面前狼狽不堪,紀曉嵐揚眉吐氣,乘勝追擊。和遭戲弄,不敢公然發作,只得指桑罵槐,以泄私憤。為了搞清貪案主犯大通錢莊的薛老板真實身份,二人不免還要再來一次口舌之爭。 劉志婦人多年來忍受相思之苦,如今母子團圓,可謂喜從天降,但也不愿給皇上的前程添麻煩,力勸兒子以國為本,速速返回京城。與此同時,福康安暗送十四王爺一道可以暢通無阻之令牌,謀害之心不死。為促使王爺及早離開,四姑娘加意接受福的感情。 小月女扮男裝,奉紀氏之命,率官兵查封私自囤糧,謀取暴利的不法奸商薛大老板的店鋪,不想薛大老板竟是剛剛與皇上母子相認的柳志夫人,柳志夫人不甘示弱,亦婉轉點出與“許仙”的特殊關系,把難題留給了毫無心理準備的紀曉嵐,和為此暗中得意。 是屈從皇親國戚,枉國家之法,還是剛直不阿,徹底追查元兇,考驗紀曉嵐的不僅有心存負疚庇護生母的皇上,更兼那挑撥離間,趁機誣陷的和,他該何去何從呢?
客棧老板以假當真,錯把紀曉嵐當作是戶部尚書、當今皇上的心腹寵臣和,趕緊偷偷稟報燕城統領,卻搞得這幫人十分為難,不知如何接待,才能既表了“忠”心,又不拂逆了“和大人”的本意。 和以穩定江山社稷為理由,鼓舌如簧,誘騙十四王爺上鉤,抗旨離開云州赴燕城;四姑娘則借助福康安對自己的單相思,弄清了這是一個陰謀。但她報仇心切,決定將計就計,索性把一片癡情的福康安挾為人質,作為解救王爺的砝碼。 在皇上的授意與允諾下,紀曉嵐把和的官印做了調換,本意是使燕城之行在萬不得已時可以順利進行。不想客棧內再次與那些守城的衙役相遇時,此人竟嚇得面無人色,急忙作揖打恭求饒不已,而燕城和府劉常富率隨從必恭必敬盛宴款待,也讓他對和與此地貪污案關系有了更深懷疑。索性將錯就錯,以和之名,借機盤查一些不易為外人所知的內幕。
湘云出行未遠,即被書商陳未元劫持,原來二人本是夫妻,陳未元貪圖謀利,視“紅樓”奇貨可居,來日待價而沽。湘云曾為曹雪芹校訂書稿,深知其中三味,愛書心切,惟恐被毀,攜之東躲西藏,夫妻反目成仇。看來要使《紅樓夢》得見天日,只能借助于皇上了,紀曉嵐遣皇差向遠在泰安的皇上獻上了幾冊散裝的書稿,易名為《石頭記》,請太后、皇上消遣閱讀。或許是旅途苦悶,太后讀后愛不釋手,連下八百里文書,催要下文。 莫愁搭救湘云,私闖陳宅,被福康安擒拿,紀曉嵐借口自己與莫愁、湘云等俱是《石頭記》作者,必須共同合作,才能盡早把續書寫出,交太后的差。在皇帝近侍藍侍衛的陪同下,名正言順地解救了莫愁、湘云,并再次拿到了“紅樓”書稿。 紀曉嵐以一堆白紙偽稱書稿,交官差千里迢迢,進獻急不可待欲知下文的皇上及太后。陳未元對紀曉嵐恨之入骨,慫恿福康安在紀曉嵐裝訂書稿時來一個人臟俱獲。
貴寧別有用心地將小月的真實身份告訴紐氏,紐氏懷疑海升與小月有染。紀曉嵐提醒海升防備和珅,并泄漏了小月的真實身份。海升聞言愕然。紐氏勸海升歸順和珅,遭到海升的斷然拒絕。紐氏佯裝上吊,卻不知貴寧暗中將上吊繩系成死扣,于是一命嗚呼。貴寧借機大鬧靈堂,指出紐氏是被海升謀害致死。步軍統領衙門經過尸檢確認紐氏為自縊身亡,貴寧不服。和珅讓貴寧咬定紐氏是他殺,并讓女婿綿慶以繼承皇位為餌拉攏步軍統領衙門總督綿思。綿恩同意將此案轉給刑部復檢。刑部復檢的結果與初檢結果如出一轍,貴寧仍不予認可。和珅表示一切均在自己掌握之中,指使貴寧告御狀,誣蔑驗尸官為迎合紀曉嵐而謊報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