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 韓棟第7集劇情介紹
靳輔遙望黃河有感而發,自己無懼于砍頭流放,縱然是死也要死得其所。倘若有何遺憾,唯恐苦心經營多年的工程,到頭來竟是要毀于一旦。思及至此,靳輔吟詩傷懷,愿能黃河久治,安瀾萬古。索額圖平安歸京,大臣們候在城門處迎接,伊桑阿絕對是從心底里高興,至于明珠和高士奇純屬是陰天露日頭,虛情假意。三位相爺裝模作樣地互相寒暄,沒幾句就原形畢露,正式開啟笑里藏刀的嘴炮模式。此次林興珠立下大功,進宮面圣不求賞賜,只希望能將戰士們的尸骨帶回家鄉安葬。康熙敬重林興珠忠勇,可是雅克薩還在重新建城,依然需要林興珠的軍隊,于是下令論功行賞,并且派人將戰士們厚葬。隨著話音剛落,索額圖扯著嗓門由遠及近,他在明珠和高士奇的攙扶下,三步并作兩步地奔到康熙面前,一雙眼睛瞪得宛如銅鈴般圓滾,句句不離靳輔和陳潢,提及此二人就是怒發沖冠,恨不得要當場斬殺他們。明珠察覺到康熙的眼色,立馬出言打斷索額圖,匯報圖克圖汗攜女入京。康熙準備安撫索額圖先行回府,豈料索額圖非要在今日給河道之事議出個結果,幸好高士奇以備戰商討為由,阻止他接下來的念念碎。如今康熙突然重用徐乾學,從翰林院詹事升至內閣學士,還要讓他出任大清會典,注解詮釋古文淵鑒六十四卷本
時值康熙二十二年,臺澎金馬大捷,劉國軒之子拱手而降,全體官員百姓迎接施瑯,親眼目睹龍旗高掛宗廟,御匾高懸。隨之消息傳至京師,康熙名望再上升,朝堂大臣共分棄臺派和守臺派,雙方為此吵了起來。明珠率先提議派人整理臺灣戶籍和田地,重定禮儀,大加恩賞,全民早日王化。可是伊桑阿持有不同看法,他表示今年戶部河干海落,沒有多余錢財恩賞,應當棄臺灣鎖國門,軍隊撤回廈門建造炮臺。然而無論伊桑阿說得多么冠冕堂皇,康熙始終偏向守臺觀點,畢竟大清歷時二十余載,八旗士兵傷亡慘重,好不容易得到手的臺灣怎可說棄就棄。康熙平息兩派爭執,命令所有人寫好奏報呈上,由他看完后交給施瑯,并且還讓戶部給鄭家后代在京師建宅。如今吏部奉命草擬臺灣供職官員名單,索額圖主動來找明珠端詳名單人選,從中安插他和明珠的心腹。盡管明珠和索額圖平日里互相傾軋,倘若遇到有損于他們利益的重要大事,必定勠力同心。自從康熙委任靳輔治理黃河,平頂三藩,到現在收復臺灣,民心威望已是水漲船高,朝廷之上無人敢繼續跟他唱反調。索額圖和明珠深諳這其中道理,康熙喜歡坐山觀虎斗,他們就算斗得頭破血流,總要好過結伴下黃泉。康熙拜過祖先陪著孝莊皇太后游花園,可是皇太后全程愁
趙忠堯一身乞丐裝扮,跋山涉水、披星戴月終于來到臨大,得知他千辛萬苦才保住鐳,躲過日軍的追捕來到長沙,梅貽琦內心復雜,既感動又佩服。趙忠堯吃著東西,畢云霄和程嘉樹坐在他對面,得知學生們紛紛想要去參軍,趙忠堯有些無奈和生氣,他耳提面命地對畢云霄和程嘉樹說,務必要想清楚究竟是要現在趕赴戰場,還是將來學以致用、報效國家。次日,梅貽琦拿趙忠堯的事例講道理,也是苦口婆心地勸同學們想清楚。雖然學校不反對同學們參軍,但報效祖國并不只有參軍這這條路。程嘉樹回去就讓雙喜幫忙把行李收起來,他不打算去當兵了。葉潤青葉放棄參軍,程嘉樹很好奇葉潤名的決定,葉潤青卻故意吊著他,不告訴他關于葉潤名的決定。雖然還有不少同學鼓吹參軍當兵,但葉潤名深思熟路后,也決定留下來先完成學業,裴遠之相信他一定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革命者。后來葉潤名和林華珺聊起,也許話劇《破曉》還有另一種結局,林華珺表示不管少卿做什么決定,月茹應該都會支持他。相同的,林華珺也同樣支持葉潤名的決定。羅恒和畢云霄等人都決定要參軍了,葉潤青把一個指南針送給羅恒,指南針上指著家的方向,祈愿羅恒能夠平安。方悅容等人討論,組織上會盡力給參軍的學生們提供幫助。就在即將
自從高士奇和徐乾學走后,陳潢繼續在獄神廟筆走龍蛇,憑靠著一支殘破易折的毛筆,一字一句,一橫一豎,勾勒著盛世山河。當他完成《河防述要》,生命已然走到盡頭,臨終之際神游星宿海,璀璨光芒,無邊際,亦無止境。這個號稱“河伯轉世”的陳潢,終究病逝在獄神廟里,無人為他相送,唯有草席裹尸,凄涼落幕。當日天降大雨,陣陣雷聲,靳輔守在門口望眼欲穿,最終沒能來到陳潢,卻是獄卒捧著陳潢遺留的書稿以及訣別信,緘默叩拜離去。向來不喜窮酸詩詞的陳潢,在訣別信里留有四句詩文,上兩句感嘆壯志未酬身先死,下兩句希望能和靳輔來世結兄弟。天下宴席固有散時,盡管靳輔未知重逢何期,但是他替陳潢感到高興,世間如此污穢,總算可以得到解脫。之后沒過多久,于振甲走馬上任河道總督,春風得意。沒有靳輔陳潢的反對聲,全是來自官場的阿諛奉承,整個河道的往來屬從,徹底歸在自己管轄范圍。郭河叔對于振甲痛恨厭惡,寧愿罷官回鄉,也不愿和他共事。也正是因為于振甲治河無術,導致黃河大決,蘭考以東七十二處同時潰堤,淹沒四十二萬頃良田,百姓流離失所。于振甲兩次投河自盡未果,負荊進京請罪,康熙不予追究,讓他參照陳潢著作繼續治理黃河。正月春風乍暖還寒,白駒過隙,
一枝梅將鄭名秀部長從清國活著回來的消息周告全國,炳值向仁主建議讓鄭名秀來治理國家,鄭名秀和鄭志洪部長兩人被驅逐出境,仁主的兒子離開了9年后終于回國,但仁主一點都不覺得高興。孔葛和心德正式舉行婚禮,鐵石聽到這個消息,決定為丹兒和勇兒成親。